? 立秋后水溫開始下降,魚類攝食量逐漸增加,是魚類生長的黃金時期,因此,抓好立秋后魚池的管理是高產的關鍵,主要搞好以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:
一、加強投餌:此階段投餌以精料為主,著重放在底層吃食魚的催膘育肥上。同時要注意精粗及青飼料中的品種搭配,要求魚餌料營養(yǎng)充分。草魚要適當投喂青草、水草類,青魚以投螺、蚌為主,鰱、鳙魚池還要適當施肥,立秋施肥要量少勤施,以無機肥為主,要根據魚的吃食情況,水的肥度,天氣等具體掌握。
二、調節(jié)水質:加換新水,一般每月加水4次-5次,每次1小時-2小時,水量5%-10%。潑灑生石灰水,生石灰可增加鈣質,增加水體肥度,同時可消毒殺菌,防病治病,一般每半月一次,每次每畝用20公斤-25公斤。
三、適時起捕:立秋后,有些魚已達商品規(guī)格,若繼續(xù)喂養(yǎng),吃食量大,生長緩慢,應及時起捕上市,降低魚池密度,使未達規(guī)格的魚加速生長。經過長期的積累,池底有機物的沉積越來越多,如遇天氣變化,會導致泛塘,這時應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。
四、魚病防治:經過幾個月的大量投餌,水質和魚的體質、抵抗力都有所下降,此時要注意好魚病的防治工作,由于此時晝夜溫差大,魚攝食旺盛,要注意夜間魚浮頭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浮頭要及時采取措施,以防造成損失。水質調節(jié)也很重要,經過幾個月的大量投喂,水質(底質)會有明顯的惡化,同時水體載魚量也增加很多,對水質要求更高,因此要注意經常調水改底,定期使用微生態(tài)制劑。